热线电话:400-668-9628

旧金山湾区房产资讯:Facebook,谷歌改行建房?

来源:作者:北美购房网时间:2017/4/24

北美购房网信二维码
扫一扫,随时看

  据美国媒体the Information独家报道,Airbnb在去年曾一度尝试着在房东们的后院建造小型预制房,以提供房客更多可用空间。
 
  
  在美国,独立住宅从建造手段可以分为两类:就地住宅(on-site House)和预制模块住宅(off-site House or prefabricated home)。就地住宅是最常见的,先建造地基,再在地基上建造住房。预制住宅则是由建造商在工厂里建造好不同的模块,然后运到实地再组装起来。
  
  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虽然Airbnb此举未曾被报道过,但如今已几近夭折。因为Airbnb高层担心这个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它可能带来的政治纷争,特别是此举可能遭到邻里抱怨或违背分区法。
  
  有意思的是,除了Airbnb以外,Google Alphabet所属的Sidewalk实验室也在不断苦思如何利用全新的施工方法建房。
  
  去年,这个实验室曾与地产商交手,试图在纽约布鲁克林买一下间工厂以用于建造比周边便宜的房屋。其内部人员还提到,Sidewalk有可能会投资其他正在开发新式住宅单位的公司。
  
  初创公司Kasita的CEO Jeff Wilson在其制造的预制房内
  
  事实上,许多科技巨头都开始尝试进军地产造房届,却又碍于政策和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一直不敢有“大动作”。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初创公司也在利用建筑业的普遍低效性,打出“低价造房”的名头进行筹资。
  
  这一切无不说明了所有科技公司都想抢占预制房的“第一桶金”。因此,如何在体制下建造出便宜又有设计感的预制房一时成了炙手可热的主题。
  
  湾区科技巨头为何纷纷转向地产制造?
  
  看来北京并不是一个独有的案例。在美国,地产和施工业的创新风潮也长期诱惑着科技公司们,因为这些科技公司往往地处房价较为昂贵的城市。
  
  而细细剖解背后原因,施工问题难辞其咎:
  
  一直以来,美国的施工业都遵循着一个“套路”——卡车负责将建筑材料运送至施工地,再借由人力花费数周甚至数月时间构建成房。麦肯锡于上周发布的报告就指出,自1945年来,美国施工业每小时施工进度在70多年来一直保持相同水平。
  
  效率不变的情况下,施工成本却与日俱增。据报道,2014年到2016年间,旧金山湾区的住房施工成本增长率高达25%。
  
  面对这“烫手山芋”,科技公司希望从两方面同时拓展地产市场:提高用地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扎克伯格夫妇向“东帕洛阿尔托社区法律服务机构”捐款310万美元用以解决旧金山住房问题
  
  作为湾区一大巨头,Facebook的动作最为明显。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及其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Chan)共同创办的慈善公益组织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特纳住房创新中心”(Terner Center for Housing Innovation at UC Berkeley)捐赠50万美元(约合350万人民币),以便帮助其找到该地区住房危机的长效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他们还向“东帕洛阿尔托社区法律服务机构”(Community Legal Services in East Palo Alto)捐款310万美元(约合2140万人民币),用于缓解日益加重的旧金山湾区住房危机。
  
  科技巨头们所在的大城市,例如旧金山,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造房和住房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看,大型科技公司此举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员工住房问题。其中最高调的便是拥有庞大员工数量基础的Facebook和Google。
  
  据一个名为Rick Holliday的湾区地产开发商透露:
  
  Facebook和Google一直以来都将目光锁定在如何拓宽办公区域以跟上公司发展。然而最近他们才领悟到员工住房的严峻问题。
  
  如果他们连员工的住房需求都解决不了,就更别谈让员工为他们工作了!正是因此,Facebook和Google越来越向地产、施工业沾边。
  
  被政策扼杀的创新
  
  然而,Airbnb高层们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大批初创公司的实践都以失败告终。
  
  以Zeta Community,一家致力于在湾区建造经济实惠住宅区的公司为例,虽然该公司于2009年筹得近10万美元(约合70万人民币)风投,却在去年不得不终止公司业务。
  
  Zeta Community 的前任首席执行官 Naomi Porat在分析失败原因时表示:
  
  “我们无法找到愿意长期合作的地产开发商,最终导致了项目管道分配不均。”
  
  曾经一度风靡的Blu Homes旨在打造“高端预制房”
  
  另一家饱受折磨的公司是Blu Homes,主要建造“高端预制房”。过去一个世纪以来,Blu Homes从外部投资者处累计筹集160百万美元。
  
  如今的Blu Homes风光不再。近期,Blu Homes关闭了其在加州等地的工厂,并大大缩减了全国范围内的工厂运营规模。
  
  不仅如此,Blu Homes还将雇员人数由260人减少至50人,尽管其创始人仍对公司抱有一线希望:“我们仍在努力拯救公司,尽力筹资,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Carol Galante,前任美国房产部助理部长及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特纳住房创新中心领头人,在谈及Zeta和Blu Homes面临的问题时总结道:
  
  政策问题不仅使公司们不敢作为,也阻碍了地产、施工业的创新。
  
  在芬兰、日本和瑞典,工厂中建造的预制房早已被政府和大众接受。然而在美国,“只有非常少的部分预制房制造工厂还在运营中,”她说。
  
  “夹缝中求生存”的幸运儿
  
  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丁的初创企业Kasita算是预制房制造商中发展得较为顺遂的了。
  
  本月,Kasita发布了全新的预制房。由于零部件在工厂中就已基本组装好,这栋预制房建筑用地仅占352平方英尺(约合32平方米),造价约13.9万美元(约合100万人民币)。除此之外,它在高科技方面也毫不逊色,配有包括远程恒温调节器在内的智能家电。
  
  Kasita的高科技“预制房”外观,这家公司仅有21名固定员工,却已筹得140万美元
  
  “我们创造的是下一代的(房产界)自动机器,”Kasita的总裁Jeff Wilson说。
  
  目前,这家仅有21名员工的初创公司已筹到140万美元,但施工业和房地产的巨大市场使 Wilson 坚信自己的公司还能筹到更多资金。他说:
  
  房子是人们一生中数额最大的支出,而施工业和房地产却是美国最墨守成规的行业,机遇不言而喻。
  
  此外,由iphone制造商富士康投资了75万美元(约合520万人民币)的Katerra也可谓风头正劲。
  
  去年,Katerra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特斯德市悄声无息地建起了数个预制房工厂,用以自动化生产房屋零部件。在Katerra的工厂里,机器人负责将各个部件平凑成一栋完整的房屋。
  
  然而,某位参观过Katerra工厂的房产界人士评价道:
  
  这个工厂没什么值得新奇的。机器人的操作方式与人力相当, 但Katerra却想搞个‘大新闻’。
  
  虽然前景一片光明,但Kasita现下要解决的难题也不少,例如,如何应对不同城市的建筑规范,如何安装合适的管道系统,如何在变幻的地域政策中变通等等。
  
  除此之外,如何在旧金山和纽约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买下并得到一块地皮的使用权也同样令Kasita头痛。
  
  预制房的“春天”:与科技巨头合作
  
  包括Kasita, Cover和Boxouse在内的其他正在寻求风投的科技公司,则将精力投射在建造小型后院预制房上。
  
  例如,创立了Cover的建筑师Alexis Xavier Rivas将其公司定位为一家建造后院预制房,并通过科技手段使住户自由支配房屋格局的公司。
  
  “Cover打算从建造预制的独栋房/公寓开始起步,只有在不断优化建造流程后,我们才会将目光移至更大的平台。”
  
  Acre Designs的预制房内部装潢精美,具有很强现代感
  
  同样经历过风雨的Acre Designs和 Boxouse却已然“见到彩虹”。
  
  Acre Designs成功地将其设计的大部分后院预制房卖给了Airbnb房东们,并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建成30栋售价50万美元(约合344万人民币)的后院预制房。
  
  而Boxouse则采取了更为新潮的商业模式:只要房东们签下协议,答应平分日后的Airbnb收入,Boxouse便会免费为房东提供后院预制房。
  
  Boxouse总裁Iseman表示,相较于投资者们,Airbnb房东对他的产品明显更感兴趣,已有不少人询问如何购买Boxouse生产的后院预制房。
  
  【内容摘自网络】

 

 

 

本网注明“来源:北美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美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美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旧金山湾区房产资讯

上一篇:旧金山湾区房产信息网:旧金山房产市场... 下一篇:华尔街一号:重铸经典传奇,演绎金融核...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