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街头涂鸦发展历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d4eaea0100b27p.html作者:北美购房网
扫一扫,随时看
1960年代到80年代的纽约市区是一个充满热诚又讲求快速步调的城市,居住环境的狭隘把生活抛露在街头,加上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对于生活在此种社会压力下的次文化社会边缘的人,已足以形成所谓的反文化小团体。这样的社会状况便会挑起人们的一些不满与反叛,从而出现了一些像街头篮球,街舞,涂鸦,HIP&HOP,RAP的歌曲等一些美国街头特有的文化行为,这也是美国街头反叛文化产生的根源。其中,涂鸦文化就起源于濒临毁灭的纽约社会边缘,由一群敢与美国政府当局挑战的小孩将世俗文化的碎片重新建筑起来。
纽约有五个辖区。布朗克斯区位于市区最北部,是黑人和来自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聚居的地区。那时,这些人住在政府修建的设备简陋的贫民公寓里,外面是破败的街道和荒芜的杂草。贫困的生活,违法的行当,使得这些人特别是青少年纷纷组织起帮会来保护自己。那时整个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混杂着“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美国报纸形容布朗克斯“就像一个原始人聚居地”。因为人类最早的文字表达就是刻划在墙壁和山石上的符号和绘画。后来几个有绘画才能的人出于对简单丑陋帮派符号的不满,开始自己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得好看起来。再后来,涂鸦者们已经超出了帮派标记势力范围的概念,他们把墙壁当作最方便最实用的画布,把喷漆罐当画笔,来宣泄对当今社会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和向往。他们都是来自底层的穷人,喷漆罐和颜料都是从商店里偷来的。他们极富表达欲望,常年出没在纽约的黑夜里,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为了不让警察抓住,也为了给自己的作品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他们都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签名。
1971年,纽约的社区和当地媒体注意到涂鸦反映出一种对社会的不平情绪,《纽约时报》专门刊文介绍涂鸦,并提及一位在纽约的墙上、门上、广告看板上到处留下“TAKI 183”标志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的本名叫德密特里(Demetrius),TAKI是他的绰号,183则源自于他居住的街道。经过媒体的渲染。一群崇拜TAKI的年轻人开始追随他的涂鸦反叛,纽约的涂鸦大肆蔓延,有文章说:“这一年标志着涂鸦作为一种亚文化从地下走上街头”。
很快,涂鸦者们就不满足于静止的墙面了,他们打起了地铁的主意。不论车厢内外、车站,没有一个空白处被放过。纽约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系统。那时,上早班的纽约居民经常会惊讶地发现,昨晚还好好的地铁车厢突然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涂鸦展览会,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图案。那些字母都好像是一个个气泡,充满了动感。最绝的是,换了一趟车,居然还是一样的图案!于是,他们记住了一个签名:Phase 2。这个Phase 2是70年代初期最有名的涂鸦者,他原名叫隆尼伍德(Lonny Wood),毕业于布朗克斯区克林顿中学。这个中学曾是早期涂鸦画家开会的地方,离这里不远就是纽约交通局的停车场,报废的地铁车厢就囤积在那里。因此那个停车场成了他们练手的地方。伍德是个黑人,他创造的“气泡字母”是布朗克斯涂鸦风格的最突出代表。继Phase 2之后,纽约的涂鸦又经历了多次风格转变,出现了三维字母,列车动画(一系列人物动画,地铁列车开起来之后人物就活动起来)等一系列新创意。一批有才华的涂鸦画家成了明星。当时的纽约市长林赛对此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为混乱的纽约市有许多远比涂鸦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处理。市政府的放任自流是涂鸦乃至整个嘻哈文化得以发展蔓延的重要原因。
1972年,一群涂鸦者在纽约市大学(City College in New York)社会系学生马提纳兹(Hugo Martinez)的领导下成立涂鸦艺术家联盟UGA(United Graffiti Artists),UGA邀请各区的地铁艺术高手在市大学的一面披覆着纸的墙上作画开始,涂鸦第一次被视为是一种合法的艺术。
本网注明“来源:北美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美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美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纽约,街头涂鸦
上一篇:中国房产超市网... 下一篇:加州房屋火灾保险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