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668-9628

读费城风云的感想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903010100goiy.html作者:北美购房网时间:2016/4/6

北美购房网信二维码
扫一扫,随时看

        读了《费城风云》,也叫《美国宪法的诞生与我们的反思》之后我感概还是蛮多的。除了惊叹于易中天老先生的文笔外,其次是敬佩美国政治人物高超的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巧妙的政治手腕。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易中天先生全书的绝大多数笔墨用来介绍美国宪法的诞生,而其标题的另一半“我们的反思”却只有书末的寥寥几笔,或许是想给读者也留下思考的空间。我认为,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体现出的几点精神,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学习精神
         制宪会议召开时,所谓的“美利坚合众国”还不存在。严格说来,费城制宪会议并不是为一个已存在的国家制定宪法,而是通过制定宪法,把13个各自独立的“邦”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国家。因此,所谓的“美国人”在当时不过是刚刚从大英帝国那里独立出来的那片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他们自由散漫,憎恶霸权,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迫于生计,他们恐怕是连国家和政府都不想要的。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没有多少“前车之鉴”可供学习,他们的每一点努力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可照搬的模式,就自己学习、实践、摸索。享有“宪法之父”美誉的麦迪逊先生在前往参加制宪会议之前,还专门托身在法国的杰斐逊为其购买宪法历史书籍,临时补习功课。但好在这些代表们善于学习和总结。虽然没有一个美国经验,但有十三个邦的经验可供学习,同时还有欧洲国家的经验,或是教训可供吸取。所以,他们从英国政治学家洛克那里借鉴了“有限政府”的理念,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那里搬来了“三权分立”的武器,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将这些理论创造性地与北美殖民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便是制宪先贤们成功的第一步。
 
         二、辩论精神
        说“辩论”只是找了这样一个词来概括,其实内涵很丰富,包括质疑、争辩、坚持等。制宪会议代之一、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的《辩论──美国制宪会议纪录》是制宪会议最详实的记录,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次会议的主体就是辩论。的确,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就是制宪代表们辩论的过程──他们就未来美国政治权力的规划而辩论,以和平的、理性说服的方式来寻求共识,探寻共同接受的权力、利益安排方案。倘若没有这样一场场吵架式的讨论,或许制宪会议会提早结束,就不会有这样一部当时条件下近乎完美的且时至今日都不需要推翻的宪法。
。三、原则与妥协精神
    原则与妥协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妥协,是坚持原则基础上的妥协,原则,是一定程度上妥协后的原则。
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辩论,每一环节每一方的观点理由似乎都是那么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不难想象,如果制宪会议的开国领袖们都是一些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事情会是怎么样。也只有两种结果,固执己见不欢而散,最后一事无成;二是唇枪舌战争论不已,最后陷国家、人民于水火。正因为他们有着妥协精神,才能完成制宪,联邦政府得以构建。可见,妥协并不一定消极,它也有可能产生积极的结果。
        《费城风云》这本书让我感叹美国的法度和民主自由,怪不得美国如此崇尚自由因为他们的祖先就是一群为了自由抗争一生的人,这种信念一直流淌在他们血液里。

 

 

 

本网注明“来源:北美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美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美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费城,风云,感想

上一篇:最受美国政坛青睐的华盛顿餐厅... 下一篇:【纳帕系列六】:Realm酒庄的传奇...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