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购房网】老移民亲述:如何在蒙特利尔选房购房!
扫一扫,随时看
【北美购房网】
老移民亲述:如何在蒙特利尔选房购房!
从多伦多(房价)来到蒙特利尔,除了喜欢蒙特利尔独到的风情万种,多文化的城市,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一厢情愿的相信凭着我这几年在多伦多的积蓄,我可以花少一点的钱买一座比多伦多大很多的房子,凭着我在多伦多的工作经历找份不错的工作也不难。
福利倒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内,因为我相信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即使我知道这里课税比安省多,不过我觉得中国人嘛,有座房子才算有个家,有个家才有归属感,我无形当中在“买房“已经省了很多了,值了!
但是事实并非我所想象,来到这里,我一边找工作,一边看房子,从南看到北,从西看到东,从岛内到岛外。在多伦多的时候就在MLS上看了很多蒙特利尔的房子,非常激动,觉得房价真的低,而且房子的照型也漂亮,多伦多的朋友一定知道,多伦多的小区里面,几乎每座房子都是一样的。而蒙特利尔的房子确实在照型上很吸引人。在蒙特利尔,就算是开发商统一开发的小区,除了townhouse,semidetached和condo-townhouse可能出现每座相同的情况,独立house都可以做的每座房屋外形不一样。
但是后来越看就越不对,而且加上和不同中介的沟通中发现,发现蒙特利尔和多伦多同一个层次(面积,室内装潢配置,小区环境,周边环境,学区,小区居民总体素质)的房子的房价是水平差不多。在MLS看到的那些外观不错,内里不错,价格又便宜的房子,周边的环境却不太好,而且孩子上学还要坐很久的校车。
岛外的房子升值空间小,所以我主要看岛内的房子。以皇家山市中心为分界线,东部连看都不用去看了,即便找到一个好区,周边的环境也很差,主要居住一些法裔,黑人阿拉伯人不少,讲法语的概率99.99%。
大家常说的Mount-Royal(皇家山),类似与香港的太平山,山上可以俯瞰Montreal全景。房价都在几百万以上,据说还有很多名人的别墅,例如前总理,席琳狄翁,萨马兰奇,还有些什么名家,我听后也忘了,据说李嘉诚也有一座,还有一些王室贵族的后代(苏丹王室),这些房子都是百年老宅,单是地税一年都要好几万,还有很多维护费用,这个自然不在我们这些工薪阶层考虑范围之内。不过也不排除今后发财,买一座享受一番啊!偶然还有一些老宅在出售,不过不在MLS上在报纸可以找到,和庄园一样的,好像是500多万,房子历史很悠久的。不过也不排除发财了,到这些山顶豪宅享受一番啊!
Westmount,好学区之一,以犹太人居多,房价也很高,有买地推翻重建的,独立house100万、200万的都是照型很欧式,很独特的老宅,也有50万、60万的排屋,可是都是至少50年的老房子,且室内配备都不好,住下去也是完全为了孩子,住着不舒服。
NDG听说也有部分是好学区,离市区近,交通很方便,房源倒是很多,就是周边环境比较复杂,这个什么房型都有,居民较多,有点“鱼龙混杂”的感觉,如果孩子太小,住在这个区我觉得会有些些不方便;
St-laurent,这个区房源很多,看了一个统一规划的小区,在庞巴迪和惠氏附近。小区内环境总体来说不错,周边环境比较差,这里也有飞机噪音,也是飞机必经的航道。
西岛(West Island),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有40和20高速可以到市区,因此使得我的重心也多于放在这个区域了。西岛是蒙特利尔的英文区,总体环境很好,明显比蒙特利尔市区干净很多,因为这里没有地铁,住宅多是house,公寓没有几座,所以居民人数相对少。逛了一下mall,也感觉那里的老外更加友好,且都讲英文,这个是关键。当然,西岛也有好坏区之分,Pointe Claire有片新区很不错,还有很多中国人,但是在机场旁边,看房子的时候飞机轰隆隆的飞过,就那样的环境比较小的独立屋也要30多万起价,且地下室和车库都没有完工;
西岛南边的湖边比如Dorval(这个区虽然临河,但是飞机也是从上空呼啸而过的,噪音太大),基本都是独立屋,也有高尚公寓,房价都是上百万,找了一座最便宜的60多万,不是在正湖边,比较靠湖,居然是1950年的老房子,想到日后可能要花不少钱维护就放弃了,Baie D'urfie,Beaconsfield,这些都是相当靠湖且藏在树林的豪宅,离20高速还算近,不过要上local又要绕着很多弯儿,还有Senneville更是连碰也不敢碰的区,但是周边的学区就一般般,看房时就见到很多的老人。
西岛的好学区Kirkalnd: 看房过程有一位华人经纪,人很好,给我推荐了一个学区很好的区域名叫Kirkland的,在西岛一个很豪华的电影院旁边,小区的公立法语小学是西岛最好的一家公立,双语教学,对英文也抓得很紧,据说这个区很多居民是大药厂的雇员或是上层,居民素质比较高,相信很多家长也关心小孩今后交什么样的朋友,什么样的同学。Kirkland跨越40高速南北,但是只有40以北的kirkland才能读这家小学,所以kirkland不同地段房价也差异很大,所以有兴趣在这带买房的朋友也注意一下。除此之外,周边还有好几所私立的英文,法文的学校,其中一家是这几年一直排名前十的学校。这片区域的房子都很新,差不多都是1995年之后的,但是全部都是60多万起价的房子,地下室还没完成呢,也有40多万的,但只有3个bedrooms,单车库,且这个区的房源太少,没有几户人家卖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学区的缘故。
在看房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问题。温哥华和多伦多的新房属于门面看上去小,但是比较有深度,属于长条形的房子;而montreal的新房属于看上门面很大,属于横着的房子,基本上从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后院的那种。
这些看房经历不多说了,看的房子不下50座了,还有laval和南岸还没有说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探讨,我现在当售房经纪的念头都有了。税收也相对高。而且每2年还要重新评估房价,重新调整税,一般都是只高不低的。
而我用60多万在多伦多,当然是”大多地区“,例如Mississauga,north york, Markham这些区里的不错的小区买到房子,面积也不会比我上面说的这些地区的房子小,且都是2000年后的房子。对比起来,多伦多又方便的多,华人超市多,竞争大自然物价便宜些,学校多,工作机会多。。。。。等等。来montreal也多次光顾了不同的华人超市,发现这里华人超市的价格比多伦多高30%甚至更多,可能因为中国人少的原因。
蒙特利尔可能相对我们只精通一门外语的人来说挑战比较大,工作机会相对温,多比较少,不过对于下一代是很有好处的。虽说多伦多也有英法双语学校,但是毕竟还是没有那个语言环境,就像我们在中国学英语一样,学了十几年,工作也用了十几年,说出来也不像当地人那么地道。
还有更多移民表达了在蒙特利尔买房的感受:
Nicole:
Longueuil位置不错,我老公就在downtown上班,当然他不能选择开车过桥这条复杂的线路,他每天都是把车放在女儿幼儿园附近,走路15分钟到地铁站,坐10-15分钟地铁就到公司了,交通还是在完全可以忍受的范围。这里有些小区环境确实不错,有很多参天大树,但价格也不低,比较好的基本都超过50万。还没了解这里有没有好的学区,另外这里是纯法语区,说英语的很少,除了地铁站旁边的那几栋高楼,很少中国人住在这个区。
西岛本来很合我的胃口 - 英语区,价格适中,环境不错。但西岛离我上班的地方太远了(Boucherville)
大拉拉:
个人不赞成南岸,LAVAL等岛外的房子,除非你在当地有生意或其它很充足的理由。主要是连接岛内外的交通主要就是那几座桥,又老又次,出问题是必然的,不出事是运气。
南岸还有黄铁矿的问题。
还有,南岸有很多地方住着印第安人,经营点烟的小生意,逃点税我在路边确实看到有些像帐篷样的印第安小摊,ILLEGAL BUT TOLERANT,但如果整治他们,这些老印就会把进岛的桥封了,和警察对峙,这两年发生过几次类似事件。
几十年的房屋不算长今天刚从西岛一个朋友处回来,他们家的房子120年了,但维护和保养的非常好,花园打理的也很地道,从花园望出去就能看到SAINT LAURENT。不少西人以房屋的历史长为荣
Dancingelf:
我住在西岛Beaconsfiled,我觉得Kirkland、Baie D'Urfe、还有DDO和Pointe-Claire的某些区,都很不错,房价35~50万可以买到比较decent的房子了,学区也不错,Beaconsfield的房子有点两端化,要么是small family的首选,要么在水边的又太豪宅,不过环境确实没的说。还有很多中学生是坐火车到Royal West之类的学校读书,交通也方便。Dorval的很多地方可以听到飞机噪音,那是真的。Lachine临水的公寓贵,环境好,是养老的老人家卖掉HOUSE后搬入的首选。
从Pointe-Claire到Kirkland,沿着四十号高速那一段,发展得很快,房子新,设计合理,定位明显是工薪中产。也因为那一段高速两边基本上都是大公司,离Montreal各个支柱公司林立的520也不远。我下一个房子应该会选在那里,呵呵。如果又要房子新,双车库,4卧室以上,而且几个邻居成crescent状,在那一带确实要60万以上,但是同样的条件,我相信在多伦多会更贵。毕竟地段学区和房子的硬件条件摆在那里。
Baie D'Urfe的风景好,学区好,缺点就是离市区实在是远了点。Senneville也是一样。属于中产之后比较安闲阶段的选择吧。
本网注明“来源:北美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美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美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如何在蒙特利尔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