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Conference of Washington)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团参加。
1921年12月13日,签订《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通称《四国条约》。有效期10年。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还规定:“1911年7 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签约同日,四国共同发表的声明指出,缔结上述条约,不能认为美国同意委任统治条款。此举表明美国不受凡尔赛体系约束。
五国海军条约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海军军备竞赛。尤以美、英、日三国表现最为突出。美国仰仗自己急速膨胀的工业和金融实力,向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发出了挑战。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一百三十七艘军舰,“建设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海军”。
英国不甘示弱,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日本为了与美英一争高下,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八·八舰队计划,即拥有两支强大的舰队,每支舰队有主力舰八艘,每八年更新一次。
紧接着,法国和意大利也兴冲冲地加入了这场竞赛。就这样,列强们你造一艘我造两艘,从大西洋、地中海到太平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军备大战越演越烈。
但是时隔不久,列强们开始尝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伴随着一艘艘战舰的下水,军费开支陡然大增,各国的财政纷纷捉襟见肘。
英国首先奉陪不起。它早已被战争弄得财力匮乏,现在硬撑着加入军备竞赛,真是苦不堪言。日本也力不从心,为了实施八·八舰队计划,海军拨款已占整个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美国虽然财大气粗,但要真正压倒英、日也非易事。
这时,蔓延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列强们的海军军备竞赛陷入了困境。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开始倡议召开限制海军军备的会议。这样美国既可以博得“爱好和平”的美名,又可以在谈判中尽量限制对方,争夺自己的优势。
1921年11月12日,来自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的代表齐聚美国华盛顿的独立纪念馆,举行了华盛顿会议。为了渲染和平气氛,会场内装饰了许多棕榈叶,摆设了“U”字形的会议桌,桌上覆盖着绿色台布。十点三十分,等各国代表全部落座,东道主美国总统哈定走上讲坛,开始致开幕词:“我们希望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恢复全世界的安宁……”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限制军备问题和处理有关远东和太平洋问题。前者由美、英、日、法、意五国组成限制军备委员会进行磋商,后者则由与会九国组成远东及太平洋委员会共同商议。
会议开幕第一天,美国先发制人,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一个有利于美国的限制海军军备方案:一、停止建造主力舰;二、拆毁一部分旧军舰;三、以主力舰总吨位为标准计算海军实力,确定各国的比例,美英两国的主力舰各为五十万吨,日本三十万吨,即5∶5∶3,辅助舰则参照主力舰的规定比例。美国想用这个方案,确立对日本的海军优势,分享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这个方案立刻引起了日本的强烈反对,坚决要求美、英、日主力舰之比为10∶10∶7。于是列强大会争小会吵,僵持了一个月。最后美国使出了撒手锏,威胁说,要是日本坚持下去,那么日本每造一艘军舰,美国就造四艘军舰。日本知道自己实力不济,只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主力舰比例。但是日本的软磨硬泡,也争得了美英的重大让步。美英向日本保证不在太平洋西部兴建或加强海军基地。
美、英、日三强的主力舰比例刚搞定,法国和意大利又漫天要价起来,要求拥有三十五万吨的主力舰。美英哪肯答应,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硬是给他们打了个对折:十七万五千吨。
摆平了主力舰,五国又在限制潜艇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英国最忌别人的潜艇,因为在一战期间,神出鬼没的德国潜艇让英国的舰艇和商船吃够了苦头,成了英国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英国主张完全禁止潜艇。法国针锋相对,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声称如果不准海军弱国使用潜艇,就等于是把它们交给海军强国任意宰割,因此根本不应对潜艇作任何限制。
于是双方展开了唇枪舌剑般的争吵。英国代表气势汹汹地说:“英国决不能允许拥有八十万陆军的法国再拥有头等的潜艇舰队!” 法国代表反将一军:“如果英国愿意取消主力舰,那我们就立即取消潜艇。”
英国代表立即回击:“基地遍布各地的法国,如果再拥有大量的潜艇,那对英国的威胁可能要比德国对英国的威胁大许多倍。” 法国代表反唇相讥:“英国建造主力舰想必是为了打捞沙丁鱼?那么,何不让可怜的法国也造几艘潜艇来研究研究海底植物呢?”
美国见英、法的“潜艇战”陷入僵局,赶紧出来打圆场,可是由于大家分歧太大,限制潜水艇问题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只好不了了之。
经过近三个月的明争暗斗,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终于宣告闭幕。这天,美、英、法、意、日五国签订《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五国海军条约》。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第7条规定,美、英、日、法、意航空母舰总吨位比例依次为13.5∶13.5∶8.1∶6.6∶6.6,条约的有效期到1936年为止。这是美国的又一胜利。日本原来要求的比例是10:10:7,在美国的压力下只得屈从。英国被迫承认美国与英国海军实力的平等地位。美、英达到了限制日本海军力量的目的。作为对日本的让步,规定了美、英、日要维持太平洋西部区域海军基地现状。 即英、美不得在这个区域建设新的海军基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