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盛顿共识有什么样的的认识呢?
来源:http://bbs.tiexue.net/post_3486472_1.html?s=data作者:北美购房网时间:2015/11/23

扫一扫,随时看
什么叫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是关于什么的。它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同样注重社会变化,也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平衡等诸多方面,体现了一种寻求公正与高质量增长的发展思路。华盛顿共识有好处也有坏处。他对世界经济都有一定的作用。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根据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1989年,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旨在为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方案和对策。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对拉美国家的国内经济改革提出了已与上述各机栄达成共识的10条政策措施,称作华盛顿共识。
所谓“华盛顿共识”,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90年代广为传播。
所谓的华盛顿共识,依据其首创者约翰·威廉姆斯的解释,其实有三种不同版本。一是他自己于1989年最早提出的,包括财政纪律、税收改革、利率自由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更具竞争力的汇率等十个原则,其中,威廉姆斯虽然也提出去管制化,但是他强调的是反对行政垄断,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二是在过去若干年中,设在华盛顿的IMF和世界银行强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荐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体制两极化等内容,不过威廉姆森本人对此并不赞同;第三种版本则走得更远,被斯蒂格利茨进一步夸大为市场原教旨主义,即自由放任、完全不需要政府干预。
显然,如果布朗所声讨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最后一种版本,那么确有让其倒掉的必要,因为多数人都同意,此次全球金融风暴的重要根源之一便在于监管不力。而如果是第二种版本,则随着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今后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话语权的不断提高,也将逐渐失去市场,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自1997年亚洲危机后,由于东亚国家的不信任情绪日益上升,更愿意通过自身累积巨额外汇储备而不是受制于人,IMF和世界银行也开始对此进行了反思,例如IMF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对部分东欧国家的快速救援反应就体现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思路。但如果他所指的是华盛顿共识的最初含义,实质上等于否定自由市场原则,恐怕有失轻率,理由有三:
首先,世界各国将发现,要想摆脱危机、重建经济繁荣,恰恰离不开诸如财政纪律、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这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长期存在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加强金融监管。因此,就华盛顿共识这一概念而言,与其说让其终结,不如说让其回归其本来面貌更有建设性。
其次,布朗的这一断言本身的可信度也颇令人怀疑。可以想见,当危机阴霾烟消云散,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后,钟摆最终还是要摆向经济自由的一侧。届时,伦伦敦与纽约围绕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将重新趋于白热化;而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铁律支配下,各国政府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规避金融监管的猫鼠游戏也将再次进行,各种新的金融创新将层出不穷。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规律从未改变过。
最后,在对外经济交往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市场原则也将保障所有出资国的国家利益,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将激励更多有能力的国家积极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资金。因此,“后华盛顿共识”不仅关注增长,还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它还从信息不对称出发,指出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承认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倡导的私有化、资本账户开放和经济紧缩政策。
然而,无论是“欧洲价值观”还是“后华盛顿共识”,他们对于“华盛顿共识”的挑战还都远远不够。比较起来,因为有持续的经济增长作后盾,“北京共识”才最有可能对“华盛顿共识”形成新的强有力的挑战。
[点击查看“华盛顿特区”最新房源]
本网注明“来源:北美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美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美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对华盛顿共识的认识
上一篇:美国狮牌简介...
下一篇:加州房屋火灾保险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