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668-9628

美国洛杉矶的游记摘录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942cf010001zw.html作者:北美购房网时间:2015/11/14

北美购房网信二维码
扫一扫,随时看

洛杉矶旅游的景点有很多,城市风光也很漂亮,下面是一个游客的游记摘录。

从刚下机迈进洛杉矶国际机场的那刻起,我便期待着与她告别的那一天,我一直说不清道不明我为何选择了这座城市停留而不是与墨西哥接壤的圣地亚哥。也许,热衷旅行的人,多多少少都带有一点非理性气质。
  
在离开旧金山,前往Palo Alto的史丹佛大学的半途上,我在Caltrain的车站遇到一个就读于史丹佛的学生,Meggie。她肤色健康,蜂蜜般甜蜜的笑容,清爽的齐耳短发,推着一部自行车和我一起等候火车。
整个车站只有我们两人。
因长久的沉默而尴尬的我们攀谈起来,我问研究环境气候的她对洛杉矶有何感想。
她说,嗯,外国游客都喜欢到洛杉矶去,因为那里有好莱坞,有明星…..
我又问,你呢,你喜欢洛杉矶吗?
她浅浅的笑,明眸皓齿,说她夏天的时候喜欢到洛杉矶去,到海边游泳,和朋友打沙滩排球。
啊,海边!我立刻想到那无处躲避的紫外线、让人行走困难的沙滩,还有潮湿又略带咸味的海风,吹得人头发里、衣服里都是鱼腥味,浑身粘糊糊,还有那些令人畏惧的肉体的肆意展示和因急功近利而粗制滥造的人工设施。
我只想去那些被人遗忘的、空寂落寞的海边,在某个冬天的黎明时分。悄然走入那萧索荒凉的世界里,抓起一把沙子,看着它从指尖的缝隙中滑落,回到它所属的虚无里,默然静听大海所弹奏的潮声浪韵,等候初阳东升,将那黑夜剩余的灰影驱散,还它朗朗乾坤之貌。
只有这样的海边,是我愿意造访的。那恒久、孑然的孤独暗中契合了人命运的写照,这个画面将如定格镜头般钉在我生命的电影里,反复重播。
  
洛杉矶的海边不属于我,这座城市留给我的除了MOCA和环球影城外,还有一次难忘的地铁之旅。
纽约地铁向来名声不好,被认为是罪恶的温床,但我在纽约地铁所见到的景象并不比我在巴黎地铁里所见景象更让人焦虑。相比巴黎地铁通道设计之刁钻、空气中异味之浓重、墙壁上涂鸦之泛滥,历史悠久,积百年之尘垢的纽约地铁还算体面,繁忙时段车厢挤满纽约市民时,更让我无法产生任何与罪恶之联想,只觉得它的平民气质如此亲切。
洛杉矶的地铁才真正让人闻之色变。
  
洛杉矶的巨大使得没有私家车的生活是极其不便的,统统说,他刚到洛杉矶读书就已买车了,否则寸步难行。因此,洛杉矶的地铁,只有生活最潦倒贫困的人才搭乘,在这里我所遇到的是形象最不堪的那一部分Citizens。
  
洛杉矶的第三天,我决定去很多人扬言不容错过的环球影城转一转。先坐郭博士的车到最近的地铁站Marine/Redondo,从这个地铁站,我搭乘绿色线到Rosa Parks,然后换乘蓝色线到Metro Centre,再次换乘红色线到Universal City。洛杉矶目前只有三条地铁线运行中,所覆盖的范围仅限于中心区,而这一路上,我共用了2小时完成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旅行。
  
有一部电影,名字忘记了,其中有一幅景象:未来世界里,地球已被计算机控制并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人类文明已被彻底摧毁,而大多数人类被移民到外星球去充当奴隶,逃脱这一命运为数不多的少部分人则生活在城市的下水道里,如耗子一般的生存着,因为城市早已成为废墟,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当我在站台、在车厢看到那些奇装异服、衣衫褴褛、刻满纹身、浓妆艳抹、眼神呆滞或者鬼祟游离的黑人青年和墨西哥人时,我不禁想起那一部忘记了名字的电影里的经典景象。
  
很多人看上去像小混混、男妓、女妓、吸毒者、同性恋者……我无法确定他们的职业,一切只是猜测和联想,透过一些来自他们装束、面容、身形、肤色、肢体语言等信息的综合。例如那个被我揣摸为同性恋者的男人皮肤苍白,眼窝深陷,身形瘦削,上身只穿背心,下身是脏兮兮的牛仔裤,他注重装饰,戴耳环和项链,五官清秀,神情看上去怯懦和矫情,他和同伴偶尔有些亲昵的举动。
  
是的,这些人像刚从那部电影的片场走出来,看上去丑陋、危险、不可接近,他们之间的目光谨慎地互不接触。让我想起当我打算坐灰狗巴士到洛杉矶的DOWNTOWN车站时,郭博士的白人同事断然的否决:那个地方,即使是本地人不持枪都不敢去,何况她一个孤身旅行的女孩子,千万不要到那个站下车。
  
置身于车厢里,我仿佛置身于文明已被摧毁的地下世界里,这趟旅程让我沉入不着边际的思索里。
  
我的美国一行,遇到看到不少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留美学生、旧金山成功的餐馆老板娘、唐人街里工作的香港人,还有那些移居海外几十年却一直坚持一种中国生活的老头老太,他们的时光恍若被固定了在几十年前。
尽管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很困难,能在政坛商圈里叱咤风云的华裔人更是凤毛麟角,但大多数在美国生活的华人都努力学习、工作,争取上游,从他们的神情里绝少看到萎靡不振,有的也只是隐忍。
那一趟洛杉矶地铁之旅,除了一个年纪老迈的韩国人和一个明显来美国出差的中国摄影记者外,我再没看到一张黄色面孔。
  
民族和文化究竟有没有优劣之分呢?我为这个问题所困惑。
让这些人生活得如此潦倒破落的原因在哪里?懒惰吗?愚蠢吗?逆来顺受吗?
同样是生活在美国的少数族裔,为何破落潦倒的华人就鲜见呢?决定这一切的是什么呢?人种吗?文化吗?是因为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所积淀的精神气质吗?
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带有法西斯色彩,但我不能找到更合理的解释。我想,这些人之所以沦落在美国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和他们所属的文化不无关系的。非洲的荒瘠和恶劣的生存条件造就了顺天应命的性格,同样的性格也出现在《忧郁的热带》里列维斯特劳斯所描绘的亚马逊河一带的印第安部落。乐天知命、无欲无求的民族性格固然可爱,但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遵从的却是达尔文法则,残酷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那天晚上,从环球影城回来,我在MSN上和一个朋友聊天,分享我的见闻。我和他说,一个兜里只有1800美金和一张信用卡的旅行者如我,在美国,不算穷人。真正的穷人是那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也无意通过接受教育以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那些人,他们的眼神是那么空洞,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绝望。
  
我离开洛杉矶的那一晚,郭博士开车送我到机场,虽然已经八点多了,斑斓的彩霞依然布满渐渐暗淡的天空上,月亮已悄悄爬上半空,夏夜的晚风习习,我们心情愉快的聊天。
我问她来了美国之后有什么感想,还想回国吗?
她说:“要回去的,美国生活太闷了,几乎没有什么夜生活,但是在美国也有它的好处,相对而言,它整个社会系统运行得比较良好,机会也比国内多,在国内从小到大需要经历很多残酷的竞争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找到容身之地,而美国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美国人的生活压力比国内要小,人和人之间关系也自然比较平和,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不像国内一般争个你死我活……。”
  
带着她那些话所引起的思索,我告别了洛杉矶,踏入银色的候机大厅,等候飞往与加拿大接壤,处于美国东北部的城市水牛城之夜机。

洛杉矶之行是一场畅快淋漓的旅程,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美,也可以感受城市的风光。

 

 

 

 

本网注明“来源:北美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美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美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中国,飞洛杉矶,机票,价格

上一篇:夏威夷美食推荐... 下一篇:中国重启出境游后, 纽约未见中国游客...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