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非凡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collection/comment/20090408/21376078634.shtml作者:北美购房网时间:2016/1/9

扫一扫,随时看
1937年,国会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美国美术馆(西馆)向来是华盛顿人心目中的艺术圣殿。郑重其事的扩建计划(东馆)直到1968年才在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的支持下,由贝聿铭担纲正式展开。历时十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Washington D.C。)于1978年落成。
贝聿铭,这个名字始终代表着一种用简洁利落的建筑语汇撰写下的个性鲜明的现代派建筑立场。他的作品坚持建筑融合自然的观念,内部空间的精妙分割最令人回味弥久。
与环境握手言欢
东馆位置特殊,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公共建筑。西馆的扩建,既要与之保持延续与呼应,又不能墨守成规,同时还要令这块3.64公顷的梯形土地物尽其用。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
为了达成与西馆似与不似的旨趣,东馆同样采用了田纳西州的大理石来做饰面,甚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保持与西馆相同,使得贝氏标志性的立体几何块面的建筑增添了温婉柔和的气质。
奇思妙想连东西
出了植物园,我们沿着宾夕法尼亚大道一路往西,沿着几何形的建筑体走了半圈,找到了位于建筑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的入口。据说,设计师经过精确计量,令展览馆入口的中轴线与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重合,以表明两者的联系。这种若明若暗地隐喻西馆的手法一旦被揭示,令人击节。
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一度令爱古不爱新的巴黎人闹心,事实上,早在设计东馆的时候,贝聿铭便令自己的金字塔情结表露无遗。东西两馆之间,贝聿铭设计了一个全部用鹅卵石铺砌成的小广场,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正是卢浮宫前的缩小版。在此之下,便是连接东西两馆的通道。参观者可于此乘自动步道自由往来于东西两馆。
让光线创造设计
从西大门进入东馆,这个等腰三角形建筑的中央大厅高挑明亮,自然光从1500平方米大小的天棚上倾泻而来。厅内布置树木、长椅,上方悬挂着出自抽象艺术家亚历山大·卡尔德(Alexander Calder)之手的红色翼状装饰物,如同四季不败的红枫气韵生动。
以此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而自然光也经过天窗上分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玻璃镜面折射后,落在由华丽的大理石筑就的墙面、天桥及平台上,柔和而浪漫。热爱艺术的人们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博物馆弥漫着某种优雅而又亲切的气氛。
行走其间,如同在家里安闲自在地观赏家藏珍品一般。如同当初馆长对设计师的要求,东馆给人的感觉既不过于庄严,类若神殿;空间分割灵动,避免了大而无当,使人疲乏。
[点击查看“华盛顿特区”最新房源]
本网注明“来源:北美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美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美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美术馆
上一篇:美国费城独立纪念堂应当怎样游览?...
下一篇:中国重启出境游后, 纽约未见中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