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668-9628

温哥华列治文房价涨幅趋势分析

来源:作者:北美购房网时间:2017/10/27

北美购房网信二维码
扫一扫,随时看

  有句话说,上帝欲让人灭亡,必先让他疯狂。当所有媒体一致唱多(因为那里是中国华人的天堂,大家都懂的)温哥华楼市时,加拿大温哥华的房价却在最近的10天之内雪崩一般的暴跌了24.5%。
  
  如果股市3个月天下跌这么多,似乎并不算什么,毕竟我们去年的股灾气贯长虹,一天就可以下跌差不多10%,24.5%三天就可以到位了。但是大家别忘了,股票的流动性是很强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鼠标那么轻轻一点,付钱,然后股票就是你的了。可是房子的流动性很差,买套房各种繁琐的手续,这么短的时间暴跌这么大,就是雪崩了,直接就没人买了。这不,温哥华3000个地产经纪人立马集体失业了!
  
  其实本博早在几个月前推送的文章就提示温哥华房价存在泡沫,需要谨慎对待!而且那时候加人家拿大总理,财长,央行罕见都同时表态:将出政策制止温哥华,多伦多(房市)房价疯涨!另外,澳洲也是这样的,管理层表示将抑制华人投资澳洲的房产。哎,可惜没人听啊!现在都被吓傻了。
  
  最新数据表明:温哥华的房价在过去28天内下跌了20.7%!在过去三个月跌幅更是达到惊人的24.5%!
  
  当7月底加拿大BC省决定对海外买家征收15%的额外房产税时,很多分析倾向于"外国投资人所占比例较小,对本地市场销售和房价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现在还有几个脸可以被打!)而事实的情况是,仅仅十天,温哥华楼市就从天堂被打回到了地狱!来一组销售数字,你自己感受一下……
  
  从8月1日到14日,西温哥华地区只有3套房屋出售,去年同期是52套,同比跌幅高达惊人的94%。除了西温哥华,列治文地区销售暴跌96%,北本拿比地区跌幅为95%。换句话说,这半个月整个温哥华就没人买房子了!
  
  根据(MLS)的数据显示,加拿大温哥华楼市正在经历一场大调整,房价和销售量齐齐下挫。现在,无论是之前看好市场的地产经纪,还是房产局的大佬们都已经不得不承认,这个市场只能用"雪崩"来形容了!
  
  当地着名的房产评论员 Tyler Durden 的评论文章标题直接为:"温哥华房价一个月就跌掉20%以上,市场已经完全被新政摧毁!"
  
  让我们用数据来看看温哥华楼市究竟发生了什么鬼?最新MLS(Multiple Listing Service/System)数据显示,大温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销量暴跌,价格雪崩。
  
  八月的前两周,MLS销售数据显示出的结果是所有人一直期盼的:房价终于跌了!
  
  Zolo,一个加拿大地产经纪公司,实时追踪MLS系统,给出了截止8月16日的房屋均价。温哥华市房屋均价是110万加元,在一个月之内降了20.7%。
  
  北温房屋均价是100万加元,暴跌了17.3%!
  
  列治文是中国人买房的"重灾区呀",目前也已经跌成狗了!不过,中国土豪和二代弟子们有的是钱,不哭,侠之大者,赶快为加拿大接盘?
  
  目前列治文的房屋均价为$77.9万,较28天前下降了17.6%,较三个月前暴跌了20.7%;独立屋均价为$170万,较三个月前也下降了10%!
  
  由于15%税8月初正式推行,整个八月可能是BC省房地产交易最"缓慢"的一个月了。
  
  8月1日到8月14日,西温只有3套房屋成交。和去年同期(52套)相比,暴跌94%!
  
  销量数据来源于从业几十年的地产经纪Brent Eilers,自从1983年他进入地产以来,就一直密切关注MLS数据。
  
  他表示:"从52跌至3,这个巨大的差异本身就反映了市场的情况,是不可能被忽略的。如果你连这点都看不到,那无疑是自己'掩耳盗铃'了。
  
  地产经纪都在"失业"中,3000名经纪人准备造反,对抗新税!在市场好的时候,温哥华的地产经纪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们的生活中奔驰,宝马,聚餐,天天Party……不知道有多High!有的地产经纪甚至一个月就能挣上十几万加币。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的温哥华地产经纪都在"失业"中挣扎!
  
  不过,另人惊奇的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群体,他们并没有过多关心自己的得失,而是喊出了:"税收政策严重打击温哥华经济!严重损害海外购房者的利益!等等……呵呵"
  
  自己已经富的流油的大温房地产重量人物、菲沙河谷地产局主席维贝(Charles Wiebe)就表态称,"新税政策严重损害海外买家和地产经纪利益(这才是重点呀),同时也会损害本地经济发展。"
  
  Charles Wiebe
  
  他甚至号召旗下的三千房产经纪人写信给政府抵制新政,给政府施压。Wiebe说:"兄弟们,一般情况下,政府不会收回泼出去的水,但如果我们持续施压,他们或许会做出妥协呢。"
  
  不过,显然他的好意下BC省政府不会领情呀!从现在的效果看,BC省政府的"向民众提供一个可负担房价"正在走出坚实的一步!
  
  温哥华着名经济分析人士David LeBodevin在新政出台后就预测,温哥华楼市崩溃即将来临。随着中国对人民币外流的严格控制加强,温哥华房地产市场必将受到影响。
  
  以David LeBodevin为首的不少经济学家都认为,在新政策的持续影响下,加拿大房价将会下跌50%!重新回到民众可负担的水平。
  
  每次金融危机,把金融家送上断头台的几乎都是房地产!
  
  上周,位于上海静安(原闸北)中兴社区的一幅住宅地块才46亿挂牌起拍,18家房企激烈鏖战。最终以110.1亿成效,创下中国土地成交史上最贵地王记录,未来楼盘售价无疑将超过15万/㎡。而上海人都知道,这块地离西宝兴路殡仪馆只有2公里。有人问,地王再这么疯下去,你说会往哪去呢?要上天?
  
  宏观经济继续承压下行,大中城市房价却一骑绝尘,房地产问题越来越让各方揪心。中心城市房价如烈火烹油,“下油锅”的感觉让各方都感恐惧,多地已重新祭出限贷限购令。
  
  读过经济史的都清楚,每次金融危机,把金融家送上断头台的几乎都是房地产。“一个被房地产绑架的金融体系可能是最糟糕、最坏的金融体系。”面对动辄8万、10万一平方米的新楼盘,银行腿肚子也直哆嗦了,恐慌性抢购和信贷恐高症并存,信贷燃料放量冲顶后可能出现高位枯竭耗尽。
  
  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支持房地产的金融体系和整体制度环境总体较为脆弱,过去三年多的反贪战役中,太多落马的“老虎”都与房地产的“黑箱”有染。这个“柠檬市场”中严重信息不对称、土地批租制度不完善,群体性腐败人所共知。
  
  随着金融体系日益为房地产所绑架,金融体系已成为最大土地储备者,金融的功能从配置市场资源和管理风险,异化为内置房地产这一具有自毁功能的核弹。各方对高房价抱怨、市场恐慌所潜伏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日益加大。
  
  低利率和信贷洪峰刺激资产价格不断攀升冲顶,泡沫如果超越了极限,必然危害经济和社会,衍生一连串事件。必须要明确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国家,房地产市场短期出现如此巨大的波动都是一个重大的宏观事件,在宏观层面必须有所反思和调整。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纵容房地产这种烈火烹油式的上涨。
  
  中国房地产市场已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深度博弈还在继续,刚性泡沫可能还会持续,但不会永续。泡沫有时是慢慢变小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突然间急剧破裂,并给金融管道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和灾难。
  
  以中国房地产这样庞大的体量,当市场进入高风险状态时,一个微小的震荡也可能导致市场坍塌,造成风险螺旋的自我强化。需要关注的是,不久的未来会是哪根针捅破这个史诗般的巨大泡沫。
  
  面对当前“地王”频出,市场群体臆症般的尖叫,要认识到这是一场史诗般恢弘壮阔的泡沫,伴随着非同寻常的大众财富幻想和群体性癫狂,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冲击都很大。要研判市场可能的发展方向,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上涨绝不会是线性的。金融体系要考虑风险防范机制和危机应对预案,要随时拿得出危机应对的“火箭筒”和紧急状态下的“安全阀”。
  
  对投资者来说,要清醒地认识到,历史是会不断重复的。资产泡沫从膨胀到破灭的历史,每次都一样,从来没有什么例外。泡沫化的风险市场是人性的试金石,支撑价格的就是一个信心,而这信心的转变往往就是一转念,去年6月14日前后股市对照就堪称经典。
  
  泡沫破裂的一条重要规律在于,金融发展带来自我麻痹,非理性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突然的逆转会瞬间来临,恐慌共识的汇聚和传递会瞬间摧毁整个乐观情绪。
  
  资产价格往往折射人性的弱点,脆弱的信心、固执的倾向、侥幸的企盼、贪婪和恐惧贯穿全过程。每个人都想在价格翻番后“找到下一个更大的笨蛋”,“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总有一天会来,但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发了大财并早已把钱藏好,暴风雨只会落到邻人头上。” 资产严重泡沫化的市场,有一个周而复始的错误是,最狂热的时候通过高杠杆抢筹,结果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置身于险境。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竹下登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堆积起史无前例的泡沫,其核心是土地泡沫。当时的日本银行体系向价格已经高到不可思议的商业地产和商业用地项目注入海量资金,正如2007年前的美国银行业,向那些堆积如山却到处是灌木丛林的次级贷款抵押人注资一样。
  
  房地产价格涨得让人目瞪口呆的同时,日本人的手伸过了太平洋,发动被美国人称为“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的横扫美国高端物业行动。作为美国经济代表的洛克菲勒大楼被日本人收入囊中。

 

 

 

本网注明“来源:北美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美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美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温哥华列治文房价

上一篇:温哥华买房的基础知识介绍... 下一篇:高关税背景下中国企业赴美建厂的必要性...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