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学参加模拟法庭Mock Trial是怎样的体验?
来源:aaa作者:北美购房网
扫一扫,随时看
我在美国参加本科mock trial(下文简称mt)两年。个人大概拿过七八个各色比赛的最佳律师,拿过全国大赛第一轮(regionals)最佳律师。所在学校的mt队伍属于水平比较高的,每年稳定进全国决赛圈(nationals),也就是全国五六百支队伍中大概前五十的水平。
没参加过law school的mt,有朋友参加过,和这些朋友交流过,略有了解但没有亲身体验,所以回答不涉及该领域。
什么是mock trail?
简短介绍一下mt。竞技性项目,两支比赛的队伍各派出自己的证人与律师,模拟一场庭审。法官由第三方担当,且法官常常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法官或律师。法官除了对庭审中发生的事件做裁决,还要给每个参赛选手(也就是证人和律师们)的每个环节打分。每支队伍的所有的环节的分数加起来得到的总分比较高下,决出胜负。
全美每年的mt比赛,无论大小,都只使用一个案子,案子的材料由mt的官方组织,庭审比赛必须且只能使用官方给出的材料。每年的案子都不一样。(有趣的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全国决赛圈里的比赛使用了一个新的案子,据说官方希望通过让参赛队伍使用自己不熟悉的材料的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参赛队伍们的创新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
每年的第一个学期,也就是秋季学期,各个学校会举办自己的比赛。有的规格低一些,往往是几个相互距离比较近的学校聚在一起比个赛。有的规格高一些,比如弗吉尼亚大学的GAMTI只邀请上一年晋级全国决赛圈(nationals)的队伍参加。每年的第二个学期,全国大赛正式开始。全国大赛一共三轮,分别为地区赛(regionals),大地区赛(super regionals)和决赛(nationals),每一轮淘汰一些队伍,从五百多支队伍开始,最后晋级决赛的队伍为四十八支,角逐全国冠军。竞争比较激烈,可以说,没有大强度训练的队伍,不大可能进入第二轮,也就是大地区赛。
全美参赛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绝对属于“重在参与”的类型,在每个比赛我们都能找到“做开案陈词的人一张嘴就知道他们绝对不会晋级的”这样的队。另一方面,顶级强队们则以每周几十个小时的高强度来训练。像本校这样需要每年拼进决赛圈的学校,压力是比较大的。
关于mt本身的科普就到这里,感兴趣细节的同学们可以留言问我,知无不言。
在mock trial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会从个人成长,实际用途,以及欢乐(小伙伴,有趣经历等等)三个角度谈体验。
以下内容谈的相对比较深入,有可能时不时让读者有“这个结论怎么来的作者为何不解释”这种感觉。我选择不谈太多mt技术层面的东西,因为对于不做mt的人来说这些信息意义不大,本文到这里为止对mt的介绍就够用了。对于想要更进一步了解mt的人,很多东西只靠说是解释不清楚的。所以,我想提供的是别处难以找到、能够说得清楚并且比较有用的信息。我选择从“收获”这个角度来谈我的体验,希望我从mt的收获能帮助/启发到正在中国办mt社团,准备去美国办mt社团,在美国办其他社团,或是仅仅在美国发展并寻找自我提升机会的同学们。
1. 个人
mt给我的个人成长是作用很大的,因为这一活动给我,一个来自中国的国际生,提供了大多数在美国际生在本科期间享受不到的一种资源:高强度团队竞赛。
大多数社团的活动,不管是职业类型的社团(如投资社,管理咨询社等),文化类型的社团(如非洲社,韩国社等)还是服务类型的社团(如各种名目下的做义工的团体或者学生会),都无法同时满足强度+团队+竞赛这三个元素。为什么满足这些很重要?因为唯有这三个要素同时满足,才能让参与者有效的锻炼领袖技能(leadership),也就是用个人影响团队并使团队获得成功的能力。
mt的团队性让参与者必须学会处理并解决的许多团队相关的问题,包括团队身份的培养,人员性格,情绪处理,团队才能效果最大化,成员潜力激发,组织的可持续、长期发展等等。这些类型的问题,在学生阶段的大多数团队类活动都能局部的、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但是在mt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参赛者必须在团队都面临压力时在有限时间内给出对于团队来说最优的解决方案。而这个方案必须不能随意失败,因为mt的竞赛性不断地惩罚错误、惩罚失败。这一切都要求参赛者学会如何让团队从技战术上到心态上都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准上。
而mt的竞赛性,正是mt特别的地方。在美国读大学,团队性的活动哪里都有,竞技性活动大家每天参加(考试),但团队的竞技性活动在大学阶段除了各体育校队,就是mt了。大多数人很努力也没法在体育校队脱颖而出,但是大多数人很努力就一定能把mt做得不赖。考虑到在美国这个大环境下,由于语言沟通、文化理解、领袖技能训练上的差距,领袖力本来就是国际生(乃至于所有一、二代外来移民)整体上的弱项,mt能够提供的平台显得非常珍贵。
2. 实际
mt本身不能帮你上法学院。我重复一遍,mt本身不能帮你上法学院。但是,mt能帮你找工作。
为什么呢?这里就要谈到在美本科生找工作的特点。人们常常说学术能力在美国大学生找工作不是那么重要。这是因为职场上大多数要求技术/学术且不太需要其他素质的工作(比如大学教授、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员等),只有极少数的本科生毕业生能胜任。可恰恰只有在这些工作中,学术能力的差距才有些意义,因为这些工作的内容与学术非常接近。除去了这些不适用于大多数本科生的工作后,职场上剩下的工作与学术越不相似,就越重视以下特点:1.技能要求不断更新,随着宏观形势快速变化。2.重实践,理论是基础但实践经验是关键。3.团队为战。这些特点无法量化也无法标准化,所以学校很难系统地把这些工作所要求的技能教给学生,尽管用人单位需要这些技能。
综上,为了能够系统、大量、稳定地招入符合要求的人才,用人单位必须选择有不错学术/技术基础并且在实践中学得快的人(数量够多,招进来能用)。所以,实践相关的素质,包括沟通、倾听、快速调整、文化理解、团队合作等等,正是在大家学术能力没有惊世骇俗的区别的时候(大多数时候),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一方面,用人单位这么选人很正常,因为持续的学习能力确实是一个能够融入企业文化并长期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好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对于沟通力、文化理解上有先天劣势的群体,比如国际生,这是很不利的。
恰恰mt提供的就是这方面训练。mt这项活动让参与者每周投入大量时间训练自己的沟通表达力、文化理解力、团队合作力、实践中的学习调整力等等。对于大多数本科生,mt培养的这些能力等于把找工作这个活动所需要的核心素质(也就是”找工作"这个整个系统的设计者们——用人单位,希望优秀应聘者具备的素质)一条龙训练齐了。从结交校友(networking)到面试,mt的训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把每个环节本身做好,也能作为经历谈资随手使用一记。剩下的只需要自己提升一下信息收集能力(research)。
(这个部分谈的内容相对而言更针对成型、稳定的产业。像IT这样的劳动力供需上因为技术变革而产生严重不平衡的产业,这里谈的内容针对性没那么强。不过长远地看,所有的产业对于本科生招聘这个环节大致相似,也就是在技术/学术上的小差距意义不大,选择人才时主要看是否有潜力在实践中快速学习。)
我发现找工作这件事展开来说跑题太远,就此打住。
3.欢乐
我做mt的第一年,从来没有想过本文里的第一点和第二点,也没理解mt对我有什么好处。
但是一直做下去了,做的很开心。
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只要两个做mt的人吃饭不小心坐到了一起,聊的话题几乎全是mt。“那个objection做得好”。“这个法官好奇怪”。“那个谁的opening笑死了”。时常忽略满桌不明所以的其他人。
另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做mt的人常常与自己的队友结为好友、舍友以及其他(?)友。
这都是因为mt是个非常非常欢乐的活动。大家在mt留下的经历、成长和友情,都是很难一两句概括完的。有点遗憾的是,这种乐趣很难跟完全没亲身接触过mt的人用文字解释清楚。所以,一般我的做法是邀请朋友们去旁观一两轮比赛,看看我们在玩些什么。
刚进入mt时我以为我学的是法条、讲演,后来我发现那些东西远远无法涵盖mt教给我的东西,受益于mt的人也远远不只是想去法学院的同学。有的欢乐什么兴趣的人都能享受,有的锻炼什么领域的人都能用得着。
本网注明“来源:北美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美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美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
上一篇:湾区San Jose圣荷西私立学校信... 下一篇:与哈佛前招生官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