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668-9628

突发!中国楼市最大利空消息来袭!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Y5NjMyMQ==&mid=2650387877&idx=1&sn=c888c7a1c0aca02213dc24e63ce644c6&chksm=bf3a970b884d1e1d305bbbb5e8afb74aeb75f78375408409e9d2fcb27e076f5c3fc68f3871f0&mpshare=1&scene=1&srcid=0526QG5lbtmpvO0KsseWjxXJ&pass_ticket=WLN9h1EQ4n3%2Bz%2Bjm3Dyfhg6qahu9wiyggSMnbKTlc%2B6作者:北美购房网时间:2017/5/26

北美购房网信二维码
扫一扫,随时看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

 

几天前,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房价怎么走? "刚需"必知的政府调控逻辑》的文章,文章核心观点提出: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

 

  

文章中的原话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的完善,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但涨幅不能过大,理想状态是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理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不要低估政府这次调控房价的决心,这里政府说的是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没有说要打压房价,让房价大幅下降啊!

 

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

 

然而情况却是:

 

去年,《人民日报》说“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基础”,让民众一度对人民币非常有信心,然后,人民币华丽了的刷新了八年半新低。

 

前年,《人民日报》说“4000点是牛市的起点”,鼓舞了太多股民冲击战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网友们对前车之鉴记忆犹新,把“4000点是七点”、“人无贬基”和“房价必涨”并称为“人民日报三大史诗级flag”。

 

  flag的意思是:在不适当的场合说了最后会导致极大不幸的话。

 

  所以,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被称作为“迄今为止,中国楼市的最大利空消息”。

 

  不仅网友们极尽嘲讽,专家们都看不下去了。

 

  马光远 : 神逻辑!为什么投机炒作,不就是因为土地人为制造短缺导致的嘛。把土地放开试试?

 

01

 

  似乎是为了呼应人民日报的观点,前天,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报告。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走高,同比名义增长9.3%,创2015年3月以来最快增速。

 

  这被很多人解读为,数据远好于预期,侧面说明当前房企依然热衷于开发投资,也就是说,房价还要涨。

 

  同时,5月1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MLF(中期借贷便利)4590亿元,很多人解读成央行大放水,货币又要变纸了,房价又要涨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个一个说。

 

  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程度,是背离的 

 

  财经专栏作家齐俊杰分析称:在房价暴涨的时候,因为地产火爆期都是去库存,大家恨不得先把房子都卖掉才好,但卖着卖着发现,大家热情越来越高,房子快卖光了,那就不如再去开工建设一些。

 

  所以,地产开工才会上来,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地产销售快速回落,从10月份的26.4%,下降到今年4月份的7.7%,相反一季度开始地产的投资增速上来了达到9.8%。

 

  根据专业机构的研究,地产投资增速好比供给,销售增速好比需求,供给现在增加明显大过了需求的增加。

 

  其实历史上出现这种投资大于销售的时刻并不多,一次是2007年10月,第二次2010年3月,第三次是2013年的6月,在这三个时刻之后,房价在随后的一年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所以判断,房价下跌将是未来一年的大概率事件。

 

  另一方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所有央行的报道,都在强调“缩表不意味着货币紧缩”。

 

  还有报道,把央行的MLF操作解释为“扩表”。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市场太恐慌了,所以是来安抚市场的。

 

  其实专业的人都知道,扩表不意味着宽松 ,这才是重点,只是怕大家恐慌,所以央行没有说出口。

 

  也就是说,市场上仍然缺钱。

 

 

  再加上银行理财资金必须申报投放渠道和负债情况,彻底断绝了开发商从银行渠道大手笔拿到低息贷款的可能。

 

  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开发商是贷款拿地,拿到地之后抵押给银行,用抵押来的钱再去拿下一块地,一环套一环的加杠杆。

 

  现在,银行收紧了给开发商的钱袋子,似乎听到开放商杠杆断裂的声音。

 

  杠杆断了,被杠杆翘起的房价,还能支撑到几时呢?

  

02

 

  过去几年中,中国一直处于降息周期,以致有人完全没意识到:房贷利息是会变的,央行加息之后就要多还钱...

 

  很多人还以为,贷款买房的月供不会变,每月按时还钱就可以了。

 

  更不要说:加息周期来了后,如果自己用了高杠杆的话,会发生什么、应该怎么应对。

 

  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加息势在必行,“钱紧”也将步入常态。

 

  业内投资机构分析认为,三年内,中国房贷利率将重回7%时代。什么意思?

 

  如果你借了100万,9折利率,30年内等额本息,现在月均还款5013元,三年后月均还款6366元,每月多支出1353元,即月供还款涨幅高达27%!

 

 

  这还只是正常的房屋贷款的情况。如果,你买房时还加了“首付贷”等方式,那就更加危险。

 

  去年房价疯涨的时候,有人在论坛上分享了月薪1万元、用80万首付拿下600万房产的经历;甚至还有人手上不到100万现金,靠抵押两套房子,辗转腾挪把杠杆加到了2000万。

 

  粗算了一下,即使他们借钱利息是基准利率4.9%,借最长期限30年,月薪1万元那位,每个月至少也要还2.7万元。

 

  借2000万那位就更恐怖了,按银行基准利率,月供得10万元以上。

 

  这已经不是炒房了,这是在赌博。

 

 

 

  现在,明显的是,市场上现金少了,钱紧张了。“拒贷”现象已经开始频繁出现了。

 

  像这种“赌房”的模式,资金链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

 

  还能撑多久,不知道,但要提醒,个人资金链断裂现象,将大规模出现,他们急需卖房变现。

 

  但是,市场上的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基本被各种政策封杀了。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流动性已经几乎没有了。

 

  供给激增,需求减少,会出现什么情况,相信不用直说,大家也能明白。

  

      这对有条件的刚需买房人,可能是一个机会。

 

  但是,需要注意两点:

 

  1、如果买二手房,需要非常“火眼金睛”。

 

  现在房子这么贵,很多人会把房产作为抵押物套现部分现金用于投资。但是,这两年赚钱的几乎只有楼市,所以,投资基本失败,无奈只能卖房抵债。

 

  市场上可能会出现总价低于市价的房源,这时候不要高兴,仔细调查房子的情况,是否存在“多重抵押”——把一套房子重复抵押给多个小额贷款公司,因为小贷公司审查不严,所以,有的房子可能抵押的总金额超过房产的总价值。

  

 

  资深中介人士透露,不少房子存在多重抵押的情况,以房抵押的小额贷款很多。法院受理的涉及房产多重抵押债务纠纷的案例,也在增加。

 

  如果买了这种房子,接手人轻则被讨债人堵门讨债、电话骚扰,重则房子无法到手,还要摊上官司。

 

  下面教大家一个简单有效的识别房子是否被“多重抵押”的方法——“拖”字诀。

 

  如果房子被“多重抵押”,到了卖房这一步,房主是迫切需要短时间拿到钱的,部分黑中介会配合房主宣扬房子的“稀缺性”——“再不出手就没了”。

 

  此时切记要理性,拖几天看看,如果房子真的好,中介和房主不会催买家,否则的话……要慎重。

 

  2、如果买新房,要注意其中隐藏的风险。

 

  很多城市对新房有“限价措施”,所以,部分开发商想出了“对策”,收取高额的茶水费,或者“摇号费”,有的高达50万。

  

  这里提醒大家,这种收费,没办法贷款,甚至只给个收据,连发票都没有。这就存在很多风险,一旦出现纠纷,钱可能就要不回来。

 

  再说,即使你交费了,开发商也不能保证你买到房子,特别是“摇号”这种方式,里面的猫腻……不用说,大家也懂吧。

 

  另外,还要注意政策风险。

 

  最近,南京楼市出台的新政,就要求“新购房3年限卖”。这样一来,业主买了期房,两三年后交付,再3年后才能卖,6年下来,房地产市场是什么格局,只有天知道了。

 

  而且,这次北京加深调控前,好多人并不知道商住房其实不允许居住,也不相信学区房的政策可以随时变,自己花了几百万,孩子居然上不了门口的学校...

 

  你以为的所谓「规则铁律」,并没有那么坚不可摧。

 

  房地产市场,这个最依赖政策风向的市场,千万不要相信“铁律”。

 

 

 

03

 

  最后,给大家三点建议:

 

  1、刚需,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刚需,你们的机会来了。拿着现金慢慢找房子,遇到合适的再出手。不着急,现在房子是买房市场,卖家比你急多了。

 

  2、投资买房的。如果是北上深或者沿海省会的中心城区、品牌房企、学区房,杠杆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谨慎考虑投资。其他城市和条件,风险很大。

 

  3、有房的,如果杠杆非常高,建议降低杠杆,啥意思呢?如果是为了投资买的房子,趁现在还卖的出去,可以考虑套现了。

 

 

如此看来,国内的楼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我们该怎么办?很多高净值人士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把资产配置的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场。目前,像北美、欧洲、澳洲的一些城市已成为高净值人士热衷的投资目的地。

 

 

 

本网注明“来源:北美购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北美购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美购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标签:突发!中国楼市最大利空消息来袭!

上一篇:项目 | 曼哈顿新楼盘The Lin... 下一篇:美国买房避雷系列(六)(迈阿密Pal...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